据媒体报道,新西兰一名患者
前往诊所更换避孕药具时,
由于医生疏忽,未能重新植入避孕装置,
导致这名患者(化名A)怀孕,
还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据悉,A有“极度害怕怀孕”的心理状况,而当时在一家性健康诊所就诊——据悉,该诊所医生未能在原避孕装置失效后重新植入新装置,最终导致A意外怀孕并进行了一次“极度创伤性”的流产,随后A对该医生提出正式投诉。
涉事诊所已道歉并进行了制度调整,该医生也被建议加强沟通能力和病历记录技巧。

示意图,图文无关。Photo: 1News
在今日发布的报告中,新西兰副健康与残障专员Vanessa Caldwell指出,该事件对非二元身份者A产生了持续性的创伤影响。
Caldwell认定医生确实违反了消费者权利守则,但也肯定了这位医生在事后承担责任的态度。
尽管如此,报告强调该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失误是“严重的”,并对A造成了“重大的不良后果”。

A于2016年在手臂中植入了Jadelle避孕棒,医生告知其有效期至2021年9月中旬,需要在此之前取出。
A在向专员办公室陈述时表示,怀孕是其“极度恐惧”的事情,因此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措施来确保避孕不中断。
2021年3月31日,A未出席原计划的“Mirena(宫内激素节育器)术前评估”后,医生致电联系,并记录A并不想使用Mirena宫内节育器,而是要求更换Jadelle(皮下埋植避孕棒)。
医生随后将预约安排在4月,并在病历中记录:“更换避孕棒,不插入Mirena”。
A如期赴约,原Jadelle避孕棒被顺利取出,病历记载称患者状态良好。A离开诊所时,认为医生已完成了新避孕棒的植入。
然而,实际情况是,这名医生并未植入新的避孕棒,反而在病历中记录称“A拒绝了避孕方式”。
2021年底,A离开新西兰,在海外怀孕。
这一发现对A来说是“极大的震惊”,而流产过程更是一段“极度创伤性的经历”。
X光和超声检查均未发现避孕棒的存在后,主诊医生建议A调取原诊所的病历。在翻阅病历时,A发现医生记录称“在取出Jadelle后,患者拒绝进一步避孕”。
A称此说法“完全荒谬”,并质疑该记录是否是事后补记,或是为了掩盖失误。
诊所方面确认,其系统一旦记录病历便无法被更改。
Caldwell指出,该医生未能重新植入避孕装置的行为,考虑到其专业资质及植入操作经验,尤为令人担忧。
诊所的标准操作流程明确要求医生在取出避孕装置后,必须评估是否需要其他避孕措施。
“此外,我注意到,该诊所的‘操作工具包’特别强调了在服务跨性别与多元性别消费者时,应详细讨论避孕风险与选择。”Caldwell补充说。
她也批评称,临床记录中未显示该医生曾在2021年4月的就诊前或过程中对知情同意表的内容进行过完整口头解释。
报告指出:“B医生的临床记录不属实,其中‘A拒绝避孕’的说法并不正确。”
A也告诉专员办公室,缺乏详细的临床记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而病历内容并未如实反映2021年4月就诊时发生的情况。
诊所方面承认,在回顾病历后发现,A明确要求更换Jadelle避孕棒,也明确表示不接受Mirena。
诊所表示,对于所造成的创伤“再多道歉也不为过”,并称已采取多项改进措施。涉事医生为这一“令人痛苦且不希望发生的后果”表示真诚道歉。
Caldwell鼓励医生继续提升沟通能力,她建议该医生向A再次书面道歉,并接受有关临床记录与有效沟通的进一步培训。她还建议诊所主动提出修正A的病历,并协助其处理包括ACC申请在内的相关事务。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