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拥有超过百万件动植物标本,担任中文义务导览员逾八年的郭祐福和其中一个老虎皮标本合照。 (受访者提供)
若把地球46亿年历史,压缩成普通的一天,人类在这24小时的最后一分钟才出现。恐龙称霸地球、人类文明发展等,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
68岁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文义务导览员郭祐福,常用这种别具一格的时间缩放方式,来凸显人类的渺小,及带出保护地球非常重要的信息,让访客印象深刻。
郭祐福从2017年开始在博物馆义务导览,积极回馈社会迄今已有八年多。他每月至少一个周末,带领访客感受大自然奇妙之处。
义工每周六、日下午2时进行中文导览
这名退休人士谈起拥有逾百万件标本的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有哪些镇馆之宝或经典标本时随手拈来,学识渊博,但仍自谦仅是一名热爱大自然的义工。
他赞赏博物馆经过精心设计,有系统地展示自然历史的方方面面,深入浅出地揭示地球的生命科学。由一群10多名义工在每周六、日下午2时进行的中文导览,会集中在地球历史年表、自然历史与物种分类,了解物种的演化与生物多样性,及环保的重要等。
利用标本活体照片或视频 增加导览趣味和加深印象
“在简短的一小时导览中,我会尽量让访客看一些标本的活体照片或简短视频,增加趣味也可加深印象。”
由于标本和展品太多,一个小时无法详述。对此,郭祐福推荐访客可关注来自美国的三副恐龙化石、10.6米长的抹香鲸骨架、一角鲸长牙和带出生物仿生学的翠鸟标本。
郭祐福平日接待的访客多数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或马来西亚。他回忆,2024年初新加坡对中国实行30天免签入境,吸引大批中国旅客。当时有许多人带着孩子来参观博物馆。“最令人难忘的是,中国小孩不只听得津津有味,导览结束后还过来拉着我的手亲切地喊爷爷,要求我给她介绍更多标本。”
他指馆方非常认可义工的工作,但最大的满足感,是来自访客脸上的笑容和鼓励的掌声。
除了分享自然历史,郭祐福也是亚洲文明博物馆的义工,冠病疫情期间曾与《联合早报》合作,结合中文义务导览员的力量集体撰文,由亚洲文明博物馆出版一套中文书籍《四海汇风华》,图文并茂地介绍博物馆的100件文物。
询及会继续当博物馆义务导览员多久,身体健康、口条清晰的郭祐福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英语组的导览员,最年长的已80多岁,仍非常活跃,我希望能做到80岁。”
2015年4月开幕的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今年欢庆10周年,有一系列庆祝活动。郭祐福鼓励新加坡人有机会可参观博物馆,肯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