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虐死案暴露学前中心通报漏洞 当局已修订守则强化跟进流程

联合早报
2025-04-10 阅3万+
环球资讯

过去10年,至少八起虐童案是在儿童被虐至死后才曝光,包括2020年2月去世的梅根。梅根事件后,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加强对学前中心的监管,改善运作、通报与评估流程,确保更及时地介入,保障儿童安全。 (档案照片)

针对四岁女童江雨惠(洋名梅根)遭虐死和焚尸一案,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指出,她所就读的学前教育中心在梅根去世前约一年发现她的伤势,中心所属的社会服务机构社工曾向幼儿培育署提交报告。不过,报告未如庭上文件所示,充分反映伤势严重性,导致当局未能及时介入。

过去10年,至少八起虐童案是在儿童被虐至死后才曝光,包括2020年2月去世的梅根。梅根事件后,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加强对学前中心的监管,改善运作、通报与评估流程,确保更及时地介入,保障儿童安全。

报告未能充分描述伤势程度 导致没有及时有效干预

梅根生前就读的Healthy Start学前中心隶属于彼岸社会服务(Beyond Social Services)。2019年3月,中心发现她有明显伤痕,并向监管学前中心的幼儿培育署提交报告。然而,由附属社会服务机构的社工所准备的报告,未能充分描述伤势的严重程度,导致相关机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星期二(4月8日)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幼培署接获报告几天后跟进,学前中心确认梅根状况良好,并持续每日到校。“基于所接获的报告内容,幼培署当时没有理由怀疑她遭受虐待。”

当局指出,学前中心和社服机构本应使用儿保筛查指南及儿保通报指南处理个案。“若他们当时使用相关指南,就会意识到伤势严重,并准确通报为疑似家庭施虐案件,及时向幼培署或儿童保护服务处求助”。

“他们本应更果断地向儿童保护服务处通报,但从2021年3月至梅根离世,始终未采取行动。”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发文告说,从2021年起已根据梅根事件修订学前中心守则,并新增操作指南和工作流程,包括:

在规定时间内通报:若发现虐待或疏忽迹象,须使用儿保筛查指南评估情况。若怀疑儿童受虐,须在24小时内通报幼培署;若出现明显伤痕、疑似性侵或安全威胁,须在两小时内咨询全国防暴及性骚扰热线(1800-777 0000)。

强制图像记录伤痕:必须用图示记录儿童伤痕,而非仅用文字描述,以确保准确评估。

评估和指导:一旦接获学前中心的通报,幼培署须进行评估,并指导应采取的适当后续措施。

缺课须通报:若疑遭虐待儿童经常无故缺课或无合理解释退学,中心须通知负责个案的社工或儿童保护官员。若无人跟进,则须向幼培署报备,由当局评估是否上报儿童保护服务处。

强化机构协作: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已加强幼培署与儿童保护服务处之间的协作流程,确保应对措施更有效。

例如,通报者若声称个案已提交儿童保护服务处或儿童保护中心,幼培署须向相关单位核实,确保案件获得适当跟进。

文告指出,最近提交法院的虐儿致死案虽涉及不同年份,并不代表虐儿案件激增。每起案件一经发现,当局都会认真检讨,从中汲取教训,优化流程。

梅根遭生母符丽萍(29岁)和同居男友黄诗祥(38岁)长期虐待与羞辱,2020年2月因腹部遭黄诗祥重击身亡,两人随后焚尸并将骨灰撒入大海。

法官严厉谴责两人恶行,判黄诗祥监禁30年、鞭刑17下,符丽萍则监禁19年。

根据案情,学前中心职员注意到梅根的淤伤,曾提醒两人体罚过度不当,符丽萍随后让梅根退学。

文告指出,当局已在2022年更新家庭服务中心处理“无法联系”和无回应个案的应对指南,列明上门探访和通报的时机。当局也正检讨并计划强化社工专业守则,提升风险评估、个案规划与跟进的专业标准。


													
  • 内容来自网络,若违规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 环球资讯
  • 栏目简介
  • 0
  •  
相关精彩
热门评论
☆ 下载最新留园手机客户端,更快更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