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华文教材更新后教育部举办公开课 200教师线上观摩

联合早报
2025-04-06 阅5万+
环球资讯

更新教材后教育部首次举行教学公开课,促进教师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图为弥陀学校的高级教师张轶楠(粉色上衣)在游戏环节与学生击掌,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 (唐家鸿摄)

小学华文课程《欢乐伙伴》去年更新教材后,教育部星期五(4月4日)举行了两场教学公开课,约200名教师线上观摩,学习如何利用游戏和教育部资源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弥陀学校和南洋小学举行的两场线上公开课,分别聚焦于小一学生的识字和拼音教学,是教育部自去年更新教材后,首次举行教学公开课。

两名公开课教师分别展示了如何利用教育部提供的动画、课件等教学资源,以丰富多元的游戏和互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华文兴趣和参与度。课后教师们也会通过线上进行交流与经验分享。

弥陀学校的高级教师张轶楠(43岁)在授课时,先引导学生找出两幅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引出“瓜”“果”“花”“火”等生字,让学生把拼音、字形和字义结合在一起,然后通过让学生描述字形,加深对汉字字形的感知,之后再通过动态的课件进行问答以及互动游戏,以此来巩固学生的记忆。

张轶楠受访时说,教育部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喜好做出适当调整。“像‘找不同’这个部分,在之前的课堂中效果很好,学生们很喜欢。其实第七课原本是没有找不同的,教育部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思路,所以我就举一反三把它借鉴过来。”

更新的课程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教育部制作了动画短片,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来学习语文。

“汉字小时候”介绍甲骨文

张轶楠说,课程中“汉字小时候”这部分内容是新的教学资源之一,通过动画短片为学生介绍甲骨文和汉字的演变,但是授课时她并没有引入“甲骨文”等概念,而是利用游戏和字卡,让学生猜一猜这些“汉字小时候”对应了哪些汉字。

她说:“学生不仅要学习识字,还要学文化。小一的学生还不能理解太深的内容,但是先培养这样的意识很重要,可以先通过生动的动画了解。”

游戏化教学不仅有趣 学习也比较高效

张轶楠说,学生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华文程度不同,一些小朋友比较腼腆或者学得比较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给予他们多一点时间,也可以在游戏中加入互动,如:“如果不认识,可以问问旁边的同学”。她说,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游戏中练,不仅有趣,学习也比较高效。

小一学生苏毅恩(七岁)说,这节课的生字中,他在幼儿园时就已经掌握了“瓜”,而其他的生字,他也在游戏中快速掌握,他非常喜欢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华文。

现行的华文课程《欢乐伙伴》自2015年推出,更新版的小学母语课程增添了更多科技教具,如电子图书、汉语拼音动画等,旨在通过更多元的方式协助学生掌握母语,鼓励他们在课外自发学习并使用母语,这批小一的学生是首批使用新课本的学生。


													
  • 内容来自网络,若违规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 环球资讯
  • 栏目简介
  • 0
  •  
相关精彩
热门评论
☆ 下载最新留园手机客户端,更快更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