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辟设的海事无人机测试区(Maritime Drone Estate)现在也开放给商业服务使用,包括远程检查和由岸到船的物资交付。图为在海事无人机测试区的无人机。 (海事局提供)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与共和理工学院合作,推出操作海事无人机的培训项目,计划五年为海事局培养超过100名无人机操作员。
海事局与共和理工星期五(3月28日)发联合文告,宣布针对有关项目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这个项目旨在让海事局属下以及商用无人机的操作员,具备操作无人机进行各种与海事相关工作的能力,如船舶结构检查、排放监测,以及支持紧急响应等。这个项目也为共和理工相关学科的学生提供在海事局实习,以及在相关职业领域发展的机会。
培训内容将涵盖海事无人机基本技能,包括在船舶上起降、海上应急流程和超视距操作等。此外,操作员也将学习如何操纵装载电子光学、红外线和多光谱成像等各类传感器的无人机,并学习操作能长时间飞行进行监测的系留无人机。培训导师是具备无人机操作员资格的共和理工全职讲师团队。
每年料培养逾20名无人机操作员
这个合作预计每年可为海事局培养超过20名无人机操作员。双方也计划为海上作业的无人机操作员制定能力鉴定框架,并探讨针对海事无人机操作员推出资格证书的可能性。
此外,共和理工将与海事局合作通过相关理事会和论坛,改善针对海事无人机操作的政策、安全标准和监管条例等。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日前在新加坡海事周活动上宣布,我国港口接下来将更频繁使用无人机,包括试验采用新的无人机技术,如协调无人机运作,应对海上化学品泄漏等。2021年辟设的海事无人机测试区(Maritime Drone Estate)现在也开放给商业服务使用,包括远程检查和由岸到船的物资交付。
另一方面,海事局与中国大连海事大学续签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新中两国在海事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
双方的合作始于2021年,续签后将重点关注海事业数码化和去碳化,涵盖范围包括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操作、数码转型、环境管理,以及海事安全、导航技术、港口管理和智能化技术等。
根据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海事和海洋领域的人才交流,具体包括就合作领域进行教师交流、学术信息交流、实地考察、联合推出培训项目等。